close
最新信用貸款利率-車貸房貸-利率試算免費諮詢比較資訊總整理
 
資深貸款專員表示:車貸房貸信用貸款利率貸款前都需要嚴格的試算
才不會多繳一些不必要的利息,請貸款人貸款前都需要仔細地貨比三家。
 
說到貸款比較免費諮詢部分,分享一下成功貸款經驗及過程~
 
許多朋友急用錢到不行,但又難開口,更多人因為創業週轉不靈,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然後整個很懊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也不敢向家人或朋友開口借錢,遇到週轉不靈心急的同時更要警慎挑選借錢對象。
那個利息不是我們一般人繳得起的就不要去嘗試!!!
 
幫各位整理6間免費諮詢網站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比較又比較不用跑來跑去的。
 
缺錢真的很急,但還是要多問幾家每家的方案都不太相同真的差很多,可以比較一下!
免費諮詢他會幫你評估你的狀況然後給你符合你的方案,覺得適合你的你再去選擇就可以了!
 
希望以下整理出來的免費諮詢資訊對你有很大幫助 能趕快順利週轉。
 
無論你有任何貸款問題,投資理財.信用貸款.買車.開店創業.房屋頭款.結婚基金…很多 
 
都可提供你很多資訊
 
再以個人條件去篩選出最適合的銀行貸款方案
 
所以專業度真的很夠力,就不用再花時間一家一家銀行的去做比較了 
 
如果有需要可以看看以下我整理出來的各家免費諮詢網填表留個電話,貸款比較
 
就會有人跟你連絡了 (就不用再花錢自己打電話了) 
 
表格很簡單,只需留下簡單的姓名跟電話就可以了喔
 
(他們會幫你評估,非常方便快速的服務)
 
建議每家都填表格,由專員給您適合的方案,在選擇可以負擔的就可以了
 
免費諮詢包括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企業貸款、信用貸款、
 
整合負債.房屋首購貸款.就學貸款.青年創業貸款...等等,非常多元很方便

免費諮詢一:這一家的諮詢速度特色就是快

不收貸款諮詢費,找對放款的渠道重點是放款容易、快速
個人信用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企業貸款.債務協商
PS.代辦爭取高額低利、速度快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二:有汽機車即可申貸,24小時內可撥款
一對一的快速立即免費諮詢、配對,十分鐘就能知道您適合的銀行申貸方案是什麼。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三:這家貸款公司評價非常高

提供您完整的銀行貸款解決方案,為您規劃合適的貸款方案,
整合債務。商業銀行理財中心專辦各式貸款,信貸經驗豐富,
分析低利方案,高額撥款不需久候。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四:這一家的諮詢方案很多元,很推薦

各種整合貸款的皆可申辦
他與三十家以上的銀行通路合作,事前免費評估,核准才收費
合理收費標準,依客戶狀況彈性收費也是一對一的服務品質,流程透明化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五:一群對於專精貸款的專業人士提供相關諮詢

在各類銀行貸款都是以誠信專業積極的態度全力以赴幫助客戶解決財務問題。
專門協助個人信貸 汽車貸款 房屋貸款 企業貸款,記得留下聯絡資料有專人會聯繫你!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六:這家貸款公司可以承辦軍公教人士
軍公教朋友可以到這間貸款快速找到適合的貸款方案

立即免費諮詢

個人貸款 | 貸款 | 信用貸款 | 債務整合 | 負債整合 | 債務協商 | 個人信貸 | 小額借款 | 信貸 | 信貸利率 |

信貸代辦 | 創業貸款 | 銀行貸款 | 貸款投資 | 買車貸款 | 車貸 | 汽車貸款 | 債務協商 | 卡債處理 | 二胎房貸 |

信用不良信貸貸的下來嗎 該怎辦 | 信用貸款哪裡申請最快核貸 | 信用不良要如何申請信用貸款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的網站 | 個人信貸條件,銀行個人信貸比較諮詢 | 小額信貸利率比較標準迷思

三面向分析最低信貸利率條件的迷惑陷阱 | 哪家銀行信貸利息最低 | 銀行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 小額信貸推薦幾家 | 個人信貸利率比較銀行條件如何談 | 

RF4165456EDFECE15158DCE

 

...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巖茶課堂 丨作者:李麻花 《1》 某天午後,響著春雷。 轟的一聲響,聽著讓人特別精神。 這下,連春困春乏的毛病治好了,進入到工作狀態。 看到有朋友的提問: 泡比較碎的巖茶,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不是哇。 這怕不是,問反了吧。 正常的用蓋碗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投茶量不減就罷了,為啥還要增呢? 沒等一會,那位可愛的茶友就敲過來兩行字。 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只是看著碎茶的樣子,要比平常少了1/3呢。 呃,話說回泡茶的投茶量,干茶體積和實際重量之間,可不是一個概念哇! ...... 《2》 蓋碗泡巖茶,投茶建議如下。 取100-110ml燒沸的純凈水,放8克一泡的干茶。 這一黃金茶水比例搭配,適用所有的武夷巖茶。 不論是水仙、肉桂、大紅袍。 還是輕火茶、中火茶、足火茶,一概通行適用。 沖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也不例外。 和其它茶葉的沖泡相比,泡武夷巖茶有一處地方,比較省事。 那就是標準8克一泡裝的巖茶,泡茶前可以不用稱茶。 當然,茶友們的茶桌旁,如果準備了專門的小克秤。 那每一回在泡茶時,多稱一稱茶,也無妨。 這樣更能精準的控制投茶數量。 泡茶前稱一稱干茶的重量,屬於泡茶的好習慣。 使用小巧的家用克秤稱茶,操作特別簡單。 將燙洗過後的標準蓋碗,瀝去水漬後,放在克秤上。 去除皮重,重新歸零。 再將單獨泡袋包裝的巖茶,剪開袋口,投入其中。 正常的情況下克秤的螢幕顯示數值,跳到8/g的時候,剛好合適。 確認了投茶量後,再下一步只需正常的注水、沖泡。 注入剛燒沸的水,一手注水,另一手緊跟著出湯。 無縫連接,快速倒出瀝盡茶湯,即可。 ...... 《3》 然而,焙過火的巖茶,本身比較脆弱。 最最最明顯的一個表現是,干茶條索容易碎。 於是,在將條索蓬鬆的干茶,裝進泡袋後,再經過運輸和流通。 無可避免的會有一部分的干茶,斷了、裂了、碎了。 少部分的碎茶,無可避免的就出現了。 又或者,當巖茶的防震、防壓、防擠的包裝保護措施,沒有實施到位的情況。 茶友們最終拿到手的巖茶,容易偏碎。 像開篇那位茶友提到的,原本整碎度相對正常的巖茶。 一整泡茶放進蓋碗內,條索蓬且松,蓋碗內部少有剩餘空間。 而如果是一泡被擠過的巖茶,受到外力的影響,整泡茶碎了過半。 於是,同樣的倒入蓋碗內,干茶體積看起來比平常少了大半。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不能增加投茶量。 先打一個岔,一斤的棉花和一斤的鐵,究竟哪個比較重? 將這個問題想明白後的朋友,再來想下面這個問題。 一泡8克的巖茶,條索的完好與破碎之間,重量有什麼差別? 其實,答案特別簡單。 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沒差別! 提到這茬,麻花要給列位看官們一個忠告,那就是: 不論泡任何茶,光是靠茶葉的體積來投茶,很不靠譜! ...... 《4》 條索比較碎的巖茶,一旦增加了投茶量會有什麼後果? 一個字,苦! 原本的一片茶,構造如下。 茶葉的外形,鮮葉時期一般為綠色的薄的扁平體。 它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之分,外層覆蓋著細胞壁保護。 哪怕經過制茶加工,揉捻以及焙火後,在正常的工藝範圍內,它依舊保持著葉形完好的狀態。 然而,巖茶的條索一旦被弄碎後,原先完整的葉片,霎時四分五裂。 這時候,葉片周邊的葉緣不再完整。 從碎茶的斷裂缺口處,大量的茶味物質在沖泡時快速湧出,浸出。 換句簡單的話,就是碎茶沖泡起來茶味物質釋放速度更快。 這一下,就會導致一個問題。 如果泡茶的時候,茶湯倒出的速度,跟不上茶味的快速釋放步伐節奏。 那麼,用碎茶泡出來的茶湯,易苦易澀。 於是在沖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時,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出湯速度快,快,快! 一開始泡茶時,唯有儘可能縮短泡茶時間,才會減少泡苦的風險。 不過,當你的泡茶速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上限。 短時間內,蓋碗泡茶快出水神功,沒能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時。 為了避免將碎茶泡苦,可行的措施是調整茶水比例。 換一個稍大點的蓋碗,增加注水量,而投茶8克的量不變。 又或者,適量的將部分特別碎的茶,剔除出局。 上述這兩點,才是應對碎茶的正確措施。 而靠增加投茶量,來應對碎茶的沖泡,無疑是火上澆油。 ...... 《5》 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沖泡起來麻煩不少。 除了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易偏濃偏苦。 還存在有一個煩惱,每一回的出湯,都會有碎茶末順著湯水出逃。 落入到公道杯內,落入到茶濾內。 總而之,沖泡次數每增加一回,蓋碗內原有的投茶量,就要略少一點。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 這個過程好比是水沖流沙。 一條水土鞏固不穩定的河流,每次河水暴漲,總要帶走不少泥土。 那,針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要參考上文的茶友觀點,增一增投茶量嗎? (加多了投茶基數,不用擔心碎茶流失的問題。) 千萬別,沒這必要。 這時只需動用一個茶濾,就能完美解決。 倒出茶湯時,用茶濾過濾一下湯水。 這樣碎茶不容易掉入公道杯,分入品茗杯內,讓人喝到滿口碎茶末。 另外,如果一次性跑出來的碎茶數量比較多。 擔心接下去的沖泡,茶量減少,茶水比例失衡。 那麼可以用洗乾淨的茶夾,將茶濾內的碎茶,夾回到公道杯內。 雖說這樣的老方法比較麻煩,但勝在實用。 在一人喝茶的情況下,能夠適用。 而如果是泡茶待客,那就最好別這麼幹了。 找一泡品質好,品相也好的茶,泡給客人喝。才不失了基本的禮數! ...... 《6》 寫文章,怕狗尾續貂。 在剛剛好的狀態下,就需要畫上句號。 像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就已經是很好的結局。 倘若再加上一句,三年後他們變了心,離了婚。 這個故事就變味了。 泡巖茶,也是一樣。 在茶水比例剛剛好的狀態下,不要加,也不要減。 缺了任何一分,都不是那個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內容簡介

柯比意、密斯、高第、楚姆特……
我的原點,無疑就是那時親身走訪的歐洲建築。
藉由讓想像力自由馳騁,我深刻體會到建築的魅力。
在某種程度上,或許能說我曾經與柯比意、高第等建築大師對談過。

  日本青年建築師光嶋裕介十年之間,遍遊歐洲各大城市,
  完成經典建築的巡禮,同時成就了建築武者的修行

  求學時期輾轉遷徙於加拿大、英國與日本,
  光嶋裕介覺得教科書的知識無法滿足其想更貼近建築底蘊的渴望,
  所以從大學時代起熱衷獨自旅行,最終在心所嚮往的歐洲建構出自身對於建築的理論,
  理解到建築真正的意義──本書正是他融合理性的思維與感性的筆觸所寫就的建築紀行。

  光嶋裕介認為,每次旅行,除了欣賞建築樣貌,總竭盡全力想看清楚潛藏在建築形態內的東西。蒐集許多因建築而感動的片段記憶,邊嘗試看清建築的本質。希望自己不僅能以設計者的身分創造建築,更能針對空間的意義提出獨到見解。即便無法概觀掌握事物整體的樣貌,或許也能透過克勞德鏡浮現的模糊影像汲取些什麼,旅行回應了他的期待,最幸福的時刻,在獨一無二、張力滿溢的空間裡,在腦中與設計者進行假想的對話,是最幸福的時刻。

  《建築武者修行》正是記錄了日本青年建築師光嶋裕介透過旅途累積的個人經驗,也就是「建築武者修行」的過程。他走訪各地,面對當地的建築,想像設計者的意圖,藉著速寫的過程與他們進行不需言語的對話,同時透過設計事務所老闆教導的入門知識和實務經驗來學習。憑藉親身經驗,光嶋裕介在懵懂中開始認清「建築」的本質,並在探尋過程中,開啟邁向新自我的門扉。

  建築武者光嶋裕介的歐遊軌跡

  芬蘭
  伊馬特拉「沃奧克森尼斯卡教堂」(阿瓦‧奧圖)、諾瑪庫「瑪麗亞別墅」(阿瓦‧奧圖)、赫爾辛基「曼尼斯托教堂」(里維斯卡)
  瑞典
  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阿斯普朗德)
  挪威
  奧斯陸
  丹麥
  哥本哈根「露易絲安娜現代美術館」(約根‧鮑)
  德國
  柏林「GSW總部大樓」(索布魯赫‧胡頓建築事務所)、「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柏林猶太博物館」(李伯斯金)、「荷蘭大使館」(庫哈斯)、「德國國會大廈」(佛斯特)、「柏林國家圖書館」(夏隆)、「柏林人民劇院」、斯圖加特「賓士博物館」(UNStudio)
  荷蘭
  鹿特丹「當代美術館」(庫哈斯)
  比利時
  布魯塞爾
  捷克
  布爾諾「圖根哈特別墅」(密斯)
  奧地利
  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哈斯大樓」(霍萊因)、「百水公寓」(佛登斯列‧漢德瓦薩)、「路斯大樓」(路斯)
  瑞士
  庫爾「聖本篤禮拜堂」(楚姆特)
  義大利
  特雷維索「布里昂家族墓園」(史卡巴)、威尼斯、維洛納「古堡美術館」(史卡巴)、羅馬「萬神殿」「羅馬競技場」、羅馬「四泉聖嘉祿堂」(博羅米尼)、「奎琳崗聖安德烈教堂」(貝尼尼)
  希臘
  雅典「帕特農神殿」
  英國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法國
  巴黎「薩伏伊別墅」(柯比意)、「龐畢度中心」(羅傑斯與皮亞諾)、「布朗庫西工作室」(皮亞諾)、「法國國家圖書館」(貝羅)、廊香「廊香教堂」(柯比意)、里昂「拉杜特瑞修道院」(柯比意)、阿爾克塞南「阿爾克塞南皇家製鹽場」(勒杜)
  西班牙
  巴賽隆納「聖家堂」(高第)、畢爾包「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蓋瑞)、馬德里「蘇菲亞王妃國家藝術中心」
  葡萄牙
  波爾圖「波多音樂廳」(庫哈斯)、聖瑪利亞「聖瑪利亞教堂」(西薩)、里斯本「世博葡萄牙國家館」(西薩)

思想家內田樹先生推薦

  書寫旅行記憶的風險,在於一旦下筆,成文的字句將會束縛作者本身,使得經驗的意義僵化。但本書則出色地避開了前述陷阱──因為撰寫本書的青年不將旅行的經歷還原為單一事件,而試圖從經驗中不斷汲取出無限的意義。本書的文字魅力,正潛藏在這種自我克制與求知欲的緊繃關係之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光嶋裕介(Koshima Yusuke)


  建築師。1979年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中間名為「布萊恩」,乃三兄弟中的次男。8歲前生活在美國,回日本後就讀於奈良的小學,畢業後旋即又因父親調職而前往加拿大多倫多,2年後再遷往英國曼徹斯特,迷上球員坎通納進而愛上足球,卻因無法習慣英式英文而獨自返回日本。

  1995年進入早稻田大學本庄高中就讀。大學時期,每到暑假就獨自一人進行為期五、六個星期之久的旅行,目的地則每次都是憧憬的歐洲。2002年自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系畢業後,進入同一所大學的研究所深造,拜入石山修武教授研究室。當時從早到晚在石山教授的自宅兼工作室「世田谷村」畫建築圖、做模型,從建築的基礎學起。2004年自研究所畢業,同時前往歐洲,於德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度過充實的柏林生活。

  2008年返回日本開設事務所,開始日日為室內設計與競圖奮鬥、努力繪畫圖面及銅版畫的日子。2011年成功打造思想家內田樹先生位於神戶的自宅兼合氣道道場「凱風館」,且於同年入選被譽為青年建築師躍升踏板的SD review。在凱風館竣工的同時拜入內田先生門下,開始學習合氣道。

  2012年6月,受託負責紅牛日本總公司(Redbull Japan)的內部設計,提出的概念是「包含通道與簷廊在內,將公司打造成如同Redbull Town般的新型開放式辦公空間」。

  著有《みんなの家。~建築家1年生の初仕事~》(Artes Publishing出版)及作品集《幻想都市風景》(羽鳥書店出版)。2010年起擔任桑澤設計研究所兼任講師;2012年則受聘為首都大學東京都市環境系助理教授迄今。

  光嶋裕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www.ykas.jp

譯者簡介

林書嫻


  台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半隻腳踏入譯界。目前在規劃顧問公司擔任小螺絲釘,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目錄

台灣版序

#1 腳踏車、鞦韆與銀色天空
#2 飛向歐洲的單程機票
#3 皮吉奧尼斯之路
#4 維也納與裝飾
#5 沒有入口的博物館
#6 威尼斯的門鈴
#7 羅馬摯友
#8 都市裡的噴水池與橢圓構成的兩座教堂
#9 建築家卡洛・史卡巴
#10 學德語時的發現
#11 三棟相互矛盾的柯比意建築
#12 高第的接力棒
#13 蓋瑞的畢爾包魔法
#14 天才畢卡索遺留的訊息
#15 玻璃隱蔽下的溝通障礙與碧娜・鮑許的奇蹟
#16 遍布坡道的城市與居住在此的偉大建築家
#17 佩索亞飄散在里斯本的不安及其作品
#18 雷姆・庫哈斯與空間動線
#19 巴黎友人
#20 覆蓋布幔的建築與玻璃拱頂
#21 世界第一的美術館與藝術家們
#22 圖書館學習場域
#23 戲劇之城與足球
#24 密斯的名家住宅
#25 奇妙豐富的芬蘭
#26 初次主導的競圖作品
#27 十八世紀的理想都市與互助社會
#28 斷食與宣告春天來臨的白蘆筍
#29 賈科梅蒂的底座與德國高速公路
#30 在柏林的散步拍照時光與返國計畫
#31 後記:放學後的柏林
 

台灣版序

「書本與建築的魅力足以跨越國境。」


  台灣的讀者你們好,我是光嶋裕介。

  我的著作《建築武者修行──放學後的柏林》一書此次得以在台灣出版,是我莫大的榮幸,令我由衷感到雀躍。本書記錄了我實踐夢想的軌跡──那個我從十八歲開始就懷抱的「成為一名建築師」的夢想。胸懷明確的目標,我為了登上峻嶺的巔峰而「修行」,途中,我學到了許多事物。最初只是源於小小的野心,想帶著素描簿去看看世界各地的建築,因而開始了我的背包客之旅,未料在所到之處擁有許多美麗的遭遇,並在親炙每一座建築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對夢想的能量與熱情,最終美夢成真,得以以建築師為業。

  歷經那段全力衝刺的修行而成為建築師後的今日,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視野確實是在旅途中慢慢培養、成型的。旅行使我與建築相遇、與人邂逅,一邊動筆描繪眼前的建築,一邊陷入深深的思考,這些經驗構築了現在的我,而在未來,過去的歷練所累積的美感,想必也會被反覆挖掘與磨礪,或許,這就是我能在建築師之路上持續成長的原因吧!這本《建築武者修行》正是我審慎回顧那些存在於根柢的體驗後所寫就。

  雖然這麼說有些突兀,但我一直認為書是「移動的建築」。當然,建築因為附著於某一處,使其在物理上無法動彈,人們如果不能親自造訪,就無法體驗實際的空間。

  然而,建築、空間等場域必須有人身處其中才得以成立,同樣的,書本也必須擁有讀者才產生存在的意義。這樣一本以日文寫作的書籍,能被翻譯並跨越國境與台灣的大家見面,唯一的理由,就是各位讀者的存在。

  我在書中所撰寫的軌跡,完全就是一段受建築魅力吸引的過程,如果有人在閱讀本書後對建築產生興趣,抑或想開始一趟旅行,都將是我所樂見的。



  我是建築師,以建築設計為業。

  成為建築師是我從學生時代開始的夢想,雖然當時不過是茫然又渴慕的妄想,就像只能站在山麓,仰望遙遠彼方的尖頂,對於如何築夢踏實,我毫無頭緒。

  正處於渾沌狀態的我,在大學的課堂上發現學建築的人似乎經常去旅行。往昔的建築家們常以「壯遊」名義在歐洲(朝最終目標羅馬)進行建築巡禮。我也直覺想要去當地逛逛市街,親眼看看建築,累積實際經驗。

  在網路發達的現今,一切皆可透過Google檢索,或從維基百科獲取知識,還能利用Google

  街景模擬情境。然而,透過電腦螢幕傳達的資訊,不管如何想像,也僅有實際前往現場所感受到的幾十分之一罷了。反倒是在能接觸各種資訊的現今,「實際」造訪該處,充分發揮自己的五感去體驗,意義更為重大。因此,為了淬鍊自我以擁有評斷建築空間的獨到眼光,並期親身體驗最優秀的代表性建築,確實累積自我內在的底,我展開了旅程。

  我將旅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訂為希臘,從建築聖地衛城(Acropolis)山丘開啟這一連串的旅程。當初嶄新的紅色登山背包,也在每個夏日例行的自助旅行中變得破爛,彷彿融入我的後背,變為身體的一部分了。

  研究所畢業之後,我獲得在德國柏林的工作機會,得以於憧憬的歐洲覓得容身之處。充分迎合人民需求的德國法律規定,勞工每年享有二十天特休,於是我邊在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邊利用休假拚命遊歷歐洲,走訪各處想看的建築。我確信,建築的學習並非僅在事務所之內,而應順應自己的感性,藉由走訪周遭環境汲取學習。透過這般走訪,也能培養出對設計者而言最重要的「對他人的想像力」。

  本書所記錄的,就是這些透過旅途累積的個人經驗,也就是「建築武者修行」的過程。我走訪各地,面對當地的建築,想像設計者的意圖,藉著速寫的過程與他們進行不需言語的對話,同時透過設計事務所老闆教導的入門知識和實務經驗來學習。六年的大學生涯及四年的柏林生活,歷經了十年歲月,踩踏過旅行及工作兩條時而交差並行的道路,現在,我正站在它們交集而成的延長線上。

  我何其幸運歷經壯遊修行回國,在日本正式成立設計事務所後,受到思想家內田樹先生委以重任,獲得我身為獨立建築師的第一份工作──為他設計住家兼道場「凱風館」。

  在設計過程中,我面對許多「第一次」,此時我總不斷回想起在歐洲邂逅過的建築,那些為生活在當地人們所建造的建築。

  我憑藉親身經驗,在懵懂中開始認清「建築」的本質,並在探尋過程中,開啟邁向新自我的門扉。能夠做到如此,無疑是拜「武者修行」所賜。今後我仍將持續修行,也當更加提升設計的細膩度。接下來,我將寫下一切開展時的體驗,如果能讓各位感同身受我所感受到的興奮,將是我的榮幸。

  現在,旅途即將展開,請細細品味、慢慢享受這趟旅程吧。

後記(節錄)

  我曾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見過名為「克勞德鏡」(Claude Glass)的繪畫輔助工具。十八世紀的業餘畫家們就是運用克勞德鏡進行創作。那是一種黑色的手持球面鏡,畫家們將眼前風景映照在鏡面上再加以描繪。換句話說,他們實際上是背對風景創作的。他們堅信如此便能創作出景色如畫的美麗畫作,就好像活躍於十七世紀的法國風景畫家克勞德‧羅蘭(Claude Lorrain)──鏡面名稱也是得自克勞德之名。藉由虛像描摹,而非觀察實際風景,情境似乎有些可笑,我卻有些能夠理解。

  這恐怕是因為人們觀看、思考的時候,如果無法處於某一框架中,就會感到不安吧。往昔的業餘畫家與旅人們,無一例外的人手一只克勞德鏡,他們或許是想試著先將眼前風光放入框架中「確認構圖」,以感受類似美的實際樣貌,或許我也是想藉由多次的旅行,找到自己手中那柄能反照建築的克勞德鏡吧。更嚴謹的說,我渴望能掌握美的尺度,那份能奠定我建築觀點基礎的秩序,徹底磨鍊我仍嫌青澀的感性。

  那時,我還意識到每一次的旅行其實都歷經了三段旅程。在某種契機下觸發旅行的渴望,實際出發前,首先從收集相關資訊開始。在制定計畫的同時,腦中已經展開第一段的旅程;實際進行的旅行則是第二段旅程;最後當從旅途歸來回味時,展開第三段複習的旅程。

  在第一段旅程時,在腦中盡情想像還未到過的場所;第二段是無可取代的實質旅程;第三段旅程則邊看著素描及照片邊在腦中回味,將旅行的體驗深深刻劃在記憶中。

  三段旅程都很重要,當然也環環相扣。好的契機將促成美妙的旅行,幸福的旅行經驗,又會讓珍藏回憶的過程顯得愉快,進而引發下一次旅行的契機。我就這樣不斷重複這「三段旅程」。

  研究所畢業、開始以建築師為工作的地點,也與過往的旅行有關。上學總會放學,我從孩提時代就很喜愛放學後的時光,或和朋友打打棒球、或建造祕密基地,總是隨興在外面玩到天黑。定居柏林的四年,總覺得自己處在童年放學後平淡卻特別的時光中。「放學後的柏林」,有著我對那段為了成為獨當一面的建築家而蘊釀的時光所抱持的懷念。在那段時期,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旅行,邂逅世界形形色色的面貌,學會「世界雖寬廣、卻也狹小」的雙重意義。

  我曾懾服於地球巨大的尺度而張口結舌,也曾在遠離家鄉的邊陲小鎮葡萄牙波爾圖,感受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溫暖,彷彿回到故鄉般安心。旅行總是為我打開一扇扇與新的自己相遇的門扉,一點一滴打開我曾經狹隘的眼界。在我放學後的時光裡,不斷瀰漫著未來「不可預期」的刺激。

  每次旅行中,除了欣賞建築樣貌,我總竭盡全力想看清楚潛藏在建築形態內的東西。收集許多因建築而感動的片段記憶,嘗試看清建築的本質。我希望自己不僅能以設計者的身分創造建築,更能針對空間的意義提出獨到見解。即便無法概觀掌握事物整體的樣貌,或許也能透過克勞德鏡浮現的模糊影像汲取些什麼。而旅行則回應了我的期待。在獨一無二、張力滿溢的空間裡,在腦中與設計者進行假想的對話,是最幸福的時刻。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或許能說我曾經與柯比意、高第等建築大師對談過。藉由讓想像力自由馳騁,我深刻體會到建築的魅力。舉例來說,就像緩緩沿螺旋梯拾級而上,時時仰望並思索存在於中心的建築魅力。我企圖將那分分秒秒的感受,原原本本的訴諸文字,嘗試將那一刻的興奮內化,因此寫下本書。

  像這樣一點一滴將累積的旅行經驗結構化,換句話說,也是在建立屬於自己的地圖,將篩選過的必要資訊化成精簡明白的文字。

  憑藉撰寫書稿的過程,我體會到了「語言的力量」。至今形象模糊的種種,透過語言的描述,呈現了清晰的整體風貌。那是一段謹慎掏出沉澱於內心深處寶藏的過程,而本書可說是我側耳傾聽每個記憶小片段所傾訴的、再將之編織成的故事。

  現在的我,與存在書裡篇章故事中往昔的我,已截然不同。時間的差距是決定性的因素。記憶力並非特別好的我,能持續書寫這類與舊時的自己書信來往般的散文,全倚賴旅途中總不時的畫素描、寫日記吧。為了將建築空間的體驗烙印在腦海裡,以素描記錄是絕不可省略的工夫。繪畫對我而言,有著某種記憶儲存裝置般的作用。

  在體驗與記錄之間產生的時間延遲,也具有加乘作用。正是現今以建築師身分起航、迎向而立之年後半時期的我,才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冷靜審視夢想滿溢的二十到三十歲時期所體驗的事物。須賀敦子的《米蘭,霧的風景》、澤木耕太郎的《深夜特急》等名作,也是作家們在經過長時間沉澱後才執筆寫下實際經歷的作品,這也意味著這段時間的延遲別具意義吧。

  能將至今為止的經驗寫成這麼一本書,我感到萬分欣喜,這也是我鞏固自身立足點的必要行為之一。在寫下本書終篇時,這種體會更加深刻。我希望將我在世界各處累積的經驗所交織而成、具深度的故事,運用於建築設計中,在擁有不同城市脈絡的地方,建造出能讓眾人流連忘返、永續使用的美好建築。我相信,如果能不排除任何可能、融合形形色色的元素,創造出複雜而協調的建築,那麼也就能產生禁得起歲月風霜的空間魅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520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3 皮吉奧尼斯之路

過去,是誰、以什麼樣的姿態走過這條道路呢?

我走在衛城山丘若隱若現的道路上,思索著這個問題。不遠處似乎就是帕特農神殿(Parthenon)。那些刊載在教科書上的歷史,飄散在雅典城市之中。

如同前述,我在柏林的事務所工作期間,盡可能到處探訪歐洲各地的建築。最初到訪的,也是學生時代以來曾造訪多次、讓人渴望一再前往的城市之一──希臘。

初次踏入希臘那天,遵循旅行的鐵則「一抵達到訪城市,就先去城裡最高處」,我首先登上利卡維特斯山丘(Lycabettus hill),在丘頂環顧俯視落日時分的雅典。喝著在撐起大紅陽傘的小雜貨店買的氣泡水,不特意將目光聚焦在某處,而是眺望整個城市。空氣中吹來一陣像是從粗糙岩層表面捲起的乾燥微風,油然生起一股彷彿沒入歷史洪流中的優雅情緒。這片土地上存在某些事物,能讓人感受自古代以來層層積累的歲月,就像吹奏音樂般,使人如沐春風。

當我的思緒騁馳在這些純然的歷史事物之中時,突然莫名在意起腳下的石板路。那看似尋常的鋪面,卻又略顯不同。那是由大理石等數種石材完美組合而成的「石材拼接」,非常精采。再更仔細觀察,處處可見細緻的造型工法,宛如近代繪畫之父馬諦斯的剪紙畫作。石材並未被琢磨成同一形狀,它們如拼圖般契合的鋪設,展現出絕妙的組合,顯露出砌石工匠的驕傲,同時也保留了手感痕跡,實在非常美麗。想像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得等或許都曾漫步於此,我沒來由的感到雀躍。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znBxo0.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6416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屏東債務協商影響苗栗信用空白如何貸款台中信用空白如何貸款嘉義保險種類
雲林信用瑕疵是什麼 新北個人信貸條件 貸款找代辦公司好嗎?6大關鍵破解貸款代辦公司的迷思!南投個人信用報告ptt 南投信用貸款條件 融資貸款公司有哪些?彰化債務整合條件 台北負債整合 2020最新個人信貸、車貸、二胎利率乎你知選擇適合的信貸時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台南信用評分不足怎麼辦 屏東信用瑕疵是什麼 車貸過件不撥款?原來少做這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貸車貸申請 的頭像
    信貸車貸申請

    信貸車貸比銀行還低利率申請

    信貸車貸申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